学院新闻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天水师范学院持续做强做优甘肃省高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微电子产业学院

2022年06月03日 10:25 

近日,甘肃省高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天水师范学院微电子产业学院(以下简称“两院”)分别在华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水师范学院连续召开了首届“华天人才班”工作总结和第二届“华天人才班”启动暨19级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宣传动员大会,向学生发放全勤奖、退还学费、和华天签订就业协议等活动内容丰富,深度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作持续推进。

至今年五月,“两院”成立一年来,电信学院十分重视“两院”的发展,在吸取专家意见建议基础上,制定了《甘肃省高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展规划》《天水师范学院微电子产业学院发展规划》,引导“两院”向“强”“优”的方向发展。

一年来,“两院”加强了团队建设。柔性引进中科院物理所魏志义研究员并成立工作室、成立李永胜外籍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马晓华教授团队参与和指导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依托该研究院,遴选推荐甘肃省省第四批飞天学者人选3人,其中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学者1人。目前“两院”有校企双方教学科研人员共计31人,其中,教授和正高级工程师8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21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企业行业人员占比达到50%。

一年来,“两院”加强了平台建设。2021年成功获批“甘肃省全固态激光工程研究中心”和“甘肃省集成电路智能装备行业技术中”2个省级平台,申报教育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工程中心正在评审中。作为主要参与单位进入了由科技厅主导,华天科技牵头的“甘肃省集成电路制造材料创新联合体”。2022年,学校拟投入600余万元继续加强微电子和集成电路相关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一年来,“两院”加强了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深入挖掘天水华天、天水天光半导体、天水华洋科技等企业技术创新需求,联合申报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21年教育厅产业支撑引导项目(快速电源装换装置)、2021年揭榜挂帅(高精度低污染集成电路高温固化装置)、2022年参与科技厅重大专项(IC高压隔离封装技术研发及产业化)、2022年产业支撑引导项目(OLED封装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等重点项目10余项,获批各级各类其他项目29项,到账科研经费600余万元。

2021年寒暑假,学校领导亲自带队,技术团队全程参与,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需求调研,通过调研,基于梳理出了集成电路污染物激光清洗(华天)、集成电路智能分选系统(华天)、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天光)、集成电路MOS工艺(天光)、陶瓷封装工艺(天光)、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精密检测(华洋)、光电蚀刻技术(华洋)等几个科技创新方向和人才培养的需求点,学校将通过校内项目支撑等多种方式开展以上方向的技术预研等工作。

一年来,“两院”校企深度合作,加强本科人才培养。聚焦天水华天电子集团的需求,打破传统的院系、学科、专业壁垒,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13个本科专业中,共同开设“封装测试”、“智能电源”、“嵌入式开发与应用”、“PCB设计与应用”四个“华天人才班”,打破原有课程体系,采用“3+1、2.5+1.5”,对核心课程实现课程内容全面重组,80%的核心专业课程使用合作式、任务式、项目式、企业实操教学等教学模式。实现校内联合实验室专业教学+华天科技现场实践教学训练的有机结合。经过遴选,2021年第一届华天人才班四个方向有85名2018级同学进入华天集团开展课程教学和实践等任务,坚持到最后的学生中,65%学生与华天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2021年联合获批甘肃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聘请华天科技6名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为我校硕士生导师,现有14名同学已经进入该基地进行实践培养,本硕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最近启动的天水师范学院微电子产业学院第二届华天人才班,主要是封装测试方向,其余三个方向已有94名2019级和2020级经过前期遴选进入校内联合实验室开展联合培养工作。

撰稿:赵玉祥

审核:赵小宁

上一条:智能时代,百校前行——ICT学院百校行暨校园大使招募

下一条:电信学院师生集中收听收看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开幕式

关闭